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我们的内心冲突》霍尼(9)

时间:2023-08-11 21:46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135次

它有巨大的主观价值,可以用作障眼术,可以把被分裂的人格归集在一起。虽然它只存在于

患者心目中,却对他与别人的关系发生决定性影响。

      想化意象可以被称作一种虚构的、幻想的自我。但这 只说出了一半真理,所以容易

使人误入歧途。在构思这种 想化意象时,患者凭主观愿望想当然。这是一个显著特点,尤

其是我们考虑到患者在其余方面都是通情达理以现实为据的。但这个特点并不使 想化意象

变成纯虚构;这种 想的形象中交织着很现实的因素,而且也正因为这些现实因素的作用才

产生了这一想象。这种 想化意象通常包含着患者的真正 想成分。尽管辉煌的成就纯属幻

想,掩藏其下的潜在性却常常是真实的。更有可能的是,这种 想化意象产生于内心的真实

需要,能发挥真实的功能,对患者有实在的影响。它的产生决定于某些明确的规律,所以我

们认识了它的特定的表现,就能够精确地推断出患者的真正性格组成。

    但是,无论这种 想化意象有多少异想天开的成分,神经症患者 人却觉得它是真实的。

他越是执着地构思着这一形象,他就越觉得自己就是那形象,而同时他的真正的自我却相应

被涂抹掉了。这种黑白颠倒的产生,正是因为 想化意象的作用。这些作用全部旨在抹杀真

实的人格而突出 想化的自我。只要回顾一下许多病人的历史,我们就会相信,这种对个人

的 想化,实在是相当于救了病人的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 想化意象受到攻击时,病

人的反抗是完全有理的或至少合乎逻辑的。只要他感觉那是真的,完好无 的,他就感到自

己非同一般、高人一等、和谐统一;尽管这些感觉完全是幻觉。由于他自以为高明,他便认

为自己有权强求和索取。但 如他允许别人打破他的 想化意象,他便立刻面临危险,那就

是:他将面对自己的软弱,看到自己根 没有资格有何要求,自己结果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甚至在自己看来也是不足挂齿的。更可怕的是,他面对自己的冲突产生了一种对被分裂的巨

大的恐惧。他听人们说,他的这种处境便是他变成优秀人物的良机,这些矛盾感受比他的

想化意象更宝贵的多;但在很长时间内这对他也毫无意义。这是一种令他害怕的黑暗中的跳

跃。

      想化意象既然有如此巨大的主观意义值得我们赞美,要不是它总是有弊端,它也许是

不可摧毁的。首先,这形象之屋的根基就是岌岌可危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这

座装满宝物的房子里藏有炸药,从而使患者实际上非常脆弱,不堪一击。只要外界对他稍做

质疑或批评,只要他意识到他远不是那个 想的意象,只要他窥见到内心相互冲突的力量的

作用,他的这个藏宝的屋子就会爆炸而坍塌。患者只有限制自己的生活才能避免遭此危险。

他尽量回避得不到别人赞美和嘉奖的事情。他必须逃避没有绝对把握的任务。他甚至会形成

一种对所有实际努力的反感。他认为,对他这 天资优厚的人来说,只要想到有可能完成一

幅绘画,便算是已完成了一幅杰作。只有庸人才依靠实际努力达到目标;要他象 三李四那

  出死力,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凡夫俗子,简直是一大耻辱。由于实际上任何成就都有赖于努

力,他的这种态度正好使他非取得不可的目标更遥远不可及。从而,他的 想的自我和真实

的自我之间的悬殊变得更大。

    他不断地期待别人对他的肯定,包括要求别人的赞同、赞美、吹捧等;然而这些只能给

他暂时的安慰。他可能无意识地憎恨任何一个较为突出的人物,或在某一方面强于他的人,

比如更有主见、更善处世、更有知识等,因为这种人威胁着他对自己的评价。他越是执着于

他的自我 想化意象,他的这种憎恨便愈强烈。或者,如果他 人的傲气被压抑了下去,他

就可能盲目崇拜那些公然宣称自己的重要性并表现出盛气凌人的举动的人。他爱的是在他们

身上看到的他自己的 想化意象,但是他迟早必定发现自己崇敬的那些神原来只是为了他们

自己,他们只关心他在他们脚下烧了多少支香。那时,他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

    也许,把自我 想化而产生的最糟糕的问题,是由此出现的对自我的疏远。我们压抑或

窒息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变得与自己疏远起来,这种变化是由神经症的发展过程逐


----------------------- 页面 22-----------------------

            理解自己轻松生活http://www.hrxl.cn

 

渐产生的,而神经症虽然自有其基 特性,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患者完全忘记了他真

正感受、喜爱、拒斥、相信的是什么;一句话,忘记了他的真实的自我。他不知道自己正在

根据 想化意象生活。自然,病人这种行为不可能不使他被自己无意识的托辞和合理化作用

作成的蜘蛛网”缠绕而一筹莫展。患者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因为生活者并非他自己;他做不

出任何决定,因为不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如果出现了困难和麻烦,他才会一下如梦初醒,

这也正是他的自我一直处于异化状态的鲜明表现。要理解这种状态,我们必须认识到遮蔽内

心的那一层虚幻必然会扩展到外部世界。一个病人的话概括的整个情形:要不是这真实世界

的干扰,我 来好过多了。

    最后,虽然 想化意象的创造是为了除掉基 冲突,而且在有限的范围内可说是达到了

这一目的,但同时它又在人格中造成新的裂隙,其危险性更胜过以前。粗略地说,一个人把

自己构思成 想的那种形象,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真实形象。 想化意象显然是用来抵

消他可憎的真实形象的;但是,把自己抬得那么高以后,他便不能容忍真实的自我,甚而这

还会引起他的恼怒和自我鄙视,并且因为自己达不到那种要求而烦躁不安。于是他动摇于自

我欣赏和自我歧视之间, 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使他左右为难,找不到一个坚实可靠的中间

地带。

    由此,便发生了新的冲突,冲突的一方是他的强迫性的、相互矛盾的试图,另一方是内

心失调所具有的内在专断性质。他对这种内在专断性所作出的反应,恰似一个人对政治上的

独裁所作的反应。他可能将自己认同于这种内心的决策者,即是说,感到自己真象是内心告

诉他的那么了不起;或者,他会小心翼翼以便达到那个标准;或者,他会对抗这种内心的逼

迫,拒绝承担内心强加于他的义务。 如他以第一种方式作出反应,我们便得到一个表白为

 自恋者”,一个绝部接受批评的人;他的实际存在的裂隙并不为自己的意识所察觉。 如他

是第二种方式,我们便看到一个表现为完人的类型,即佛洛伊德所说的超我型。在第三种方

式中,患者表现为拒绝对人对事担负任何 任;他容易显得古怪反常,对人对事一概否定。

我故意用表现为”这个词,因为无论他的反应是哪一种,从根 上说来他一直是在勉强地挣

扎。甚至就是那种平时总认为 自由”的反抗型患者,也试图推翻强加于己的这种标准;他也

用这种标准去衡量他人,这只证明他还受制于自己的 想化意象。有时,患者一会儿变成这

个极端,一会儿又走向那个极端。比如,他可能在某个时期内想当大好人,但从中没有得到

什么安慰,便又一个大转弯走向其反面,坚决反对这种好”的标准。或者,他会从极度的自

我崇拜一下转到追求完美。我们更经常看到这些态度的结合。这一切都说明一个事实——用

我们的理论不难理解这种事实——那就是:这些试图中没有哪一种是令患者满意的,它们最

终只能带来失败;它们应该被看作是患者为摆脱难以忍受的处境而采用的手段。在任何困境

中我们都会见到极为不同的应付手段,这一种不行,便用那一种。

    所有这些试图共同形成了阻止正常发展的强大障碍。患者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因为

他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尽管他自认为取得了成功,他最终还是会对自己的成长失去兴趣。在

他谈到成长时,心里只是有一种无意识的想法——创造出一个更完美的 想化的自我意象,

一个没有缺陷的形象。

    因此,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要使患者意识到他的 想化意象的详细情况,帮助他逐渐认识

到他的功能及主观价值,使他看到它必然带给他的苦恼。患者然后会开始扪心自问他那 做

是不是代价太高。但要他断然放弃那种 想化意象,只能是在创造这意象的他的各种需要大

大减少以后。

 

                                    外化作用

    神经症患者为了缩小他 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而采用的所有华而不实的办

法,最终只是更加扩大了这种差距。但由于 想化意象有如此巨大的主观价值,他必须想方


----------------------- 页面 23-----------------------

            理解自己轻松生活http://www.hrxl.cn

 

设法使自己能接受它。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有许多方式,我们这里考察一种不大为人所知,

但对神经症结构的影响却是格外严重的方式。

    这种方式我称为外化作用,它是这 一种倾向:患者将内在的过程感受成好象是发生在

自身之外,于是便认为是这些外在因素导致了自己的麻烦。与 想化行为相同的是,外化倾

向的目的也是回避真实的自我。但不同的是, 想化行为对真实人格的再加工总还停留在自

我的疆域以内,而外化倾向意味着完全抛弃自我。简言之,患者可以在他的 想化意象中
 

 

  •  

    得逃避基 冲突的庇护所;但是,当真实的自我与 想化自我的差别太大,精神的 力再也

    无法承受时,他便不能从自己得到什么依靠,于是,唯一能做到的便是逃离自我,把每一事

    物都看成发自外部。

        这种现象有一部分属于投射行为,即所谓个人问题的对象化。人们一般用投射作用来描

    述这 一种行为:自己身上有为自己讨厌的那些倾向或品质,却把它看成是别人身上的东西。

    比如自己有背叛、野心、支配、自大、卑微等倾向,便怀疑别人有这类倾向。在这个意义上,

    投射作用这个术语用得完全正确。然而,外化作用是一种更复杂的现象,罪 的推卸只是一

    个方面。患者不仅把过失当作是别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当成是别人

    的。一个有外化倾向的人,会对弱小国家的被压迫者深感不安,但不能意识到自己感受的压

    迫。他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失望,但对别人的失望却深有体会。在这方面尤其重要的是他意

    识不到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比如,他会感到某人对他的怒意,而实际上他是自己对自己发怒。

    不仅如此,他会把自己的坏脾气或好心情,失败或成功都归咎于外在因素。他把挫折看成命

    定,把成功看成是天成;连心绪的好坏也是天气的缘故。当一个人感到他的生活无论好坏皆

    取决于他人时,他自然一心想改变他人,改造他人,惩罚他人,影响他人,或保护自己不受

    他人的干涉。这 ,外化作用导致对他人的依赖——当然很不同于对温情的病态渴求所造成

    的依赖性。同时,它还导致对外在条件的过度依赖。他住在城里还是住在乡下,吃这种食物

    或是那种,早睡还是晚睡,是这个组织的成员还是属于那个团体——这些都变得异乎寻常的

    (责任编辑:泉水)
  • 顶一下
    (1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