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22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安慰剂会有一种暗示作用,即使告诉患者是安慰剂,而不是真正服用安慰剂同样也会有效。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安慰剂会有一种暗示作用,它发挥功效是因为你认为服用了真实的药物。但一项新的研究打破了这种猜测。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奥舍研究中心和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告诉患者是安慰剂同样也会有效。该研究发表在22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安慰剂或称仿制品药常被作为新药的对照用在临床试验上。尽管安慰剂不含活性成分,患者常常也会对其产生反应。事实上安慰剂常被人们信以为真,以至于许多美国医生(一项研究认为有50%)会秘密地给毫无疑心的患者开出安慰剂。 由于这样的“欺骗”存在伦理上的问题,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泰德.卡普特鲁克和同事对安慰剂是否真有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 他们将80名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不进行治疗,另一组服用安慰剂,并真实地告诉他们这种东西“类似糖丸”,要求他们一天两次服用。“我们不仅让它们明白这些东西是由惰性物质制成并没有活性成分在里面,而且在瓶子上还写了‘安慰剂’。”研究人员说。“我们告诉病人他们不必相信安慰剂的作用,只管服用。”3周时间里患者接受了监测。到实验结束时,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症状减轻人数接近对照组的两倍(59%比35%)。从另一方面也发现,服用安慰剂患者的症状改善率达到两倍,基本上相当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药物的效果。 “我不相信安慰剂会发挥作用。”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物学副教授安东尼.伦博说。“当要求患者要严格服用安慰剂时我都感到难堪。但令我惊讶的是,安慰剂对许多患者来说似乎产生了作用。” 研究人员警告说,这只是在有限范围内的一项小型研究,仅仅让我们知道了在完全告知病人情况下安慰剂也会有效。这种假说还需要大型研究来证明。 “但是”卡普特鲁克说。“这一发现说明,安慰剂不仅是心理暗示,在实际医疗活动中也有重要意义。我对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感到兴奋。安慰剂即使在病人知情情况下也有可能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