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中国农大特聘教授Cell子刊发表新成果

时间:2015-12-17 21:32来源:生物通   作者:未知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S期细胞周期调控的Mcm10与双六聚体Mcm2-7互作是解旋酶分解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结果发布在12月10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特聘教授楼慧强( Huiqiang Lou)。楼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主要以真核微生物酿酒酵母为模式系统,在基因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水平探求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分子机理,及其与疾病/癌症发生的关系。目前致力于相互作用组学技术构建DNA复制期(即S期)的蛋白质调控网络。

DNA复制机器的组装和DNA合成起始根据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以一种严密协调的方式受到调控。DNA复制执照复合物由复制执照蛋白(如Mcm2-7)和复制起始连接蛋白(如Cdc6、germinin和Cdt1)组成,其功能主要是在G1期确保DNA复制,并促进细胞进入S期。

在G1期,复制起始识别复合物实现结合复制起始点,然后在DNA复制蛋白Cdc6和Cdt1的帮助下将两个MCM2–7六聚体加在到原双链DNA上以二聚体形式结合到复制源上,组装成复制前复合物(pre-RCs),此时MCM2–7解螺旋酶活性尚未被激活。

通过在G1-S期过渡时cdc7/dbf4和周期素E/Cdk2的协调作用,MCM2-7复制物在复制叉处被处理成一种活性解旋酶,起始DNA复制。正常情况下,当细胞进入S期,复制前复合物在CDK高活性作用下分解,抑制DNA复制。磷酸化的MCM7游离进入胞质中,等待参与下一个细胞周期。

Mcm10是近期研究报道在体外重建DNA合成至关重要的触发因子,被推断在Mcm2-7解旋酶激活后- CMG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Mcm10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称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来从酵母细胞中纯化出内源性MCM复合物,使得他们能够在体内监测MCM双六聚体的形成和分离。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证实双六聚体是在G1期染色体上组装而成,在S期分解。Mcm10在分解双六聚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Mcm10是直到MCM复合物加载到染色体上成为双六聚体才与它结合。尽管Mcm10-双六聚体结合发生于G1期,却在S期被增强。它们之间直接的互作主要是由从前未确定特征的Mcm10 C末端所介导。Mcm10 C末端丧失可导致S期缺陷,通过人工融合Mcm10和MCM可以抑制这一效应。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mcm10ΔC分解双六聚体CMG复合物显著延迟。

由此,研究人员提出Mcm10 C末端介导的与双六聚体的特异互作在MCM双六聚体分解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