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睡眠、昼夜节律与心理健康:新研究揭示关键联系

时间:2025-02-28 18:33来源: 作者:

一项新研究强调了睡眠、昼夜节律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键联系,表明睡眠和生物钟的紊乱可能引发或加剧心理健康问题。该研究指出,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普遍存在,并强调了通过整体治疗方法解决这些因素的必要性。

研究还强调了新型治疗方法的潜力,例如光疗和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以改善心理健康结果。这项研究结合了国际团队的见解,标志着通过关注睡眠和昼夜节律科学来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进展。


关键发现

  1. 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的普遍性
    睡眠和昼夜节律紊乱在精神疾病中普遍存在,对失眠、双相情感障碍和早期精神病等疾病有显著影响。

  2. 潜在机制
    研究探讨了遗传倾向、光照暴露和神经可塑性变化等机制,这些机制可能解释了睡眠-昼夜节律紊乱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

  3. 治疗方法
    研究强调了光疗和CBT-I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表明针对睡眠和昼夜节律因素可能为精神疾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


研究背景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综述,睡眠和生物钟问题可能引发或加重多种精神疾病。这篇综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指出更好地理解睡眠、昼夜节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能为缓解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整体治疗方法。

“睡眠-昼夜节律紊乱是所有精神疾病中的普遍现象,而非例外,”南安普顿大学的Sarah L. Chellappa博士表示,她是该综述的资深作者。“失眠等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的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我们对昼夜节律紊乱的理解仍显不足。”


研究方法

来自南安普顿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国际研究团队,探讨了关于睡眠和昼夜节律因素的最新证据,重点关注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一群体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同时也是睡眠和昼夜节律最易受到干扰的阶段。


主要发现

  1. 失眠与精神疾病
    失眠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比普通人群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早期精神病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的问题。

  2. 昼夜节律紊乱
    约25%至33%的情绪障碍患者同时存在失眠和嗜睡问题,而类似比例的精神病患者也经历这种睡眠障碍组合。

  3. 生物钟紊乱
    少数研究表明,32%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CRSWD),表现为睡眠和觉醒时间延迟。


潜在机制

研究人员探讨了精神疾病中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的可能机制。青春期期间,睡眠模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变化(如晚睡、上学日睡眠减少和周末补觉)相结合,可能导致生物钟与睡眠-觉醒节律之间的错位,从而增加睡眠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此外,基因、光照暴露、神经可塑性等因素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具有较低活动水平变化的遗传倾向的个体更容易经历抑郁、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


新型治疗方法

  1.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
    CBT-I已被证明可以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创伤症状。

  2. 光疗
    在单相和双相抑郁中,早晨光疗比安慰剂更有效,与药物联合使用时效果更佳。

  3. 时间疗法
    药物、饮食和运动的时间安排也可能影响昼夜节律。例如,晚上服用褪黑素可以帮助延迟睡眠-觉醒相位障碍患者调整生物钟。

  4. 多组分干预
    跨诊断睡眠和昼夜节律功能障碍干预(Trans-C)等创新方法,结合了针对睡眠和昼夜节律不同方面的模块,适用于多种精神健康障碍。


研究意义

Chellappa博士表示:“总体而言,心理健康研究正处于利用睡眠和昼夜节律科学巨大进步的有利位置,并将这些进展转化为对精神疾病的更好理解和治疗。”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