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浙大教授唐睿康:我给细胞穿上外衣

时间:2008-05-20 01:52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bioguider
如果说,鸡蛋是一个卵细胞,那么蛋壳就是它较自然状态下的其他细胞所独有的“坚固外衣”。如今,这层“外衣”已经非鸡蛋这个卵细胞独有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睿康让细胞们都穿上了“外衣”。



  北京科技报: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给细胞穿“外衣”的?



  唐睿康:这个灵感来自于鸡蛋。鸡蛋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几十天都不会坏掉;但破了壳或是去掉了壳的鸡蛋就会很快坏掉。于是,我和课题组的成员就想:能不能给细胞也加上这样的一个壳,让它留存更长的时间。



  北京科技报:之后,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唐睿康:我们将酵母细胞放到矿化溶液中,如我们所料,并不能形成类似鸡蛋壳的均匀结构。在显微镜下,酵母细胞上面东一块、西一块地分布着磷酸钙矿物——磷酸钙矿物是动物体中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就像酵母细胞长了“疮”,毫无规律。我们所设想的“外衣”能够完全包裹住细胞,即使有一丝裂痕都是败笔。



  如何能在细胞表面上形成  “壳”的结构并保持细胞的活性成了我们最大的困难。



  北京科技报:最后又是如何“量体裁衣”的?



  唐睿康:我们对比了鸡蛋,因为鸡蛋壳上有很多功能蛋白。而这种功能蛋白可以用一些人工分子进行模拟,我们就将这些功能高分子通过化学的方法引入到酵母细胞表面。在论文中,我们展示的是在酵母细胞表面均匀的覆盖上聚丙烯酸酯,然后将其放入富含磷酸钙的矿化溶液中,此时细胞表面均匀地形成了壳。终于,酵母细胞穿上了“外衣”。



  北京科技报:“穿上外衣”酵母细胞会有哪些变化?



  唐睿康:“外衣”很好地保护了酵母细胞,延长了它们的寿命。如在常温下和纯水中的普通酵母菌一个月后的存活率为20%,而“穿衣服”的酵母菌一个月后还有85%存活。在“天敌”溶菌酶的作用下,正常的酵母细胞三个小时后的死亡率大于80%,而“穿衣服”的酵母细胞死亡率不到15%。



  但穿上了“外衣”,细胞也进入了休眠状态。在脱掉“外衣”后,细胞能够自行被激活并恢复正常的状态和功能。“脱衣服”的方法很简单,可以通过弱酸或超声波来实现。



  北京科技报:让细胞“穿衣”、“脱衣”,对人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唐睿康:这正是我们在研究的问题。从现在研究的情况看,给细胞“穿衣”可以有很多妙用。比如,在“外衣”中加一些纳米磁性颗粒,就能使它变成一个能够定向运输的“交通工具”,在显微镜下,“外衣”内的酵母细胞会在磁场驱动下定点运动。我们可以让细胞通过包裹“冬眠”,然后通过“壳”将它们输送到所指定的部位,再打开“壳”释放它们,这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