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干细胞培植器官移植手术首获成功

时间:2008-11-24 16:40来源:中新网 作者:bioguider


        据香港《文汇报》20日报道,干细胞医学治疗出现重大突破,一名气管受损的哥伦比亚女子,日前成功移植用自身干细胞培植而成的气管,完全没有排斥现象,是全球首宗接受干细胞培植完整器官移植的个案。科学家形容今次实验是“革命”,有望于20年内展开心脏等器官的完整培植。  

  今年30岁的卡斯蒂略居于西班牙巴塞罗那,4年前患上结核病导致左边支气管受损,严重影响呼吸。今年3月,医生认为她已非做手术不可。若按传统疗法,医生需要切去她的部分肺部,但代价却是严重影响康复后的生活质素。因此,卡斯蒂略最后选择接受实验性质的干细胞培植器官移植。  

  来自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医学专家小组共同负责这次手术。小组获得一名51岁女死者捐赠气管后,用高科技冲洗液洗掉气管内的捐赠者表皮细胞,将气管支架当作培植模具。然后,小组从卡斯蒂略骨髓中抽取干细胞,培养成软骨和上皮细胞,再用特制仪器将细胞植入气管模具上。  



  手术10天出院  近半年无恙  

  最后,小组成功培植出一段人造气管,截取其中5厘米并调整成合适形状后,移植到受损的左支气管位置。由于气管是用卡斯蒂略的干细胞培植而成,因此身体会自动将之视为本身器官,手术后4天便已几乎完全融入原本组织,10天后便能出院。  

  手术在6月完成至今,卡斯蒂略完全没有出现排斥现象,亦毋须像其它接受移植病人般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她现已能随意活动,包括照顾两名子女,甚至在夜场通宵跳舞。  

  整个实验是3国医学界连手的成果。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负责培育细胞,实验仪器由意大利米兰大学研发,最后的手术则在巴塞罗那进行。  



  自身细胞免争议  20年内成主流  

  干细胞研究及应用一直存在道德争议,不过今次实验是利用患者本人的干细胞,反对者亦无从批评。小组成员之一,布里斯托尔大学伯查尔教授认为,今次的成功标志着手术治疗进入一个新世代。他预期未来20年间,干细胞培植器官手术将成为手术界的主流。  

  科学家打算5年内将技术扩展至人造喉头之上。科学家最终希望,在20年内能用同样技术培植出心脏等所有器官,令全球上千万名病人受惠。



        据英国最新一期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新科学家》11月19日报道,今年6月,一支由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在西班牙完成了全球首例“人造气管”暨完整的“人造器官”移植手术,如今术后5个月过去了,这名30岁女患者已彻底康复。



  量身定做“新气管”

  克劳迪娅·卡斯蒂洛现年30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居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由于长期患有严重肺结核,克劳迪娅的左肺气管严重坏死,呼吸困难。经过集体会诊,西班牙医生决定放弃切除患者整个左肺的传统做法,大胆尝试全球首例“人造气管”移植手术——为患者移植一个量身定做的“新气管”。

  为了完成这一革命性的先锋手术,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跨国合作。手术共分5个步骤完成。

  首先,提取捐赠气管。医生从一位合适的捐赠者遗体上切下一段7厘米长的气管;其次,“脱细胞”处理。利用清洗剂和生物酶对这段捐赠气管进行“脱细胞”处理。6周之后,捐赠者的细胞被全部清洗干净,只剩下可用作基本“支架”的结缔组织;接着,将患者自身干细胞注入“支架”。科研小组从克劳迪娅的骨髓中提取干细胞,转化成可以生成气管壁的软骨细胞,再植入处理好的“支架”中;然后,培养“新气管”。培养4天后,克劳迪娅的细胞成功地附着在“支架”上,“人造气管”就完成了;最后,移植“新气管”。今年6月,医疗小组将克劳迪娅的左肺坏死气管切除,移植上“新气管”。



  自身细胞避免排斥

  手术大功告成后,克劳迪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住院仅10天,她便顺利出了院。如今5个月过去了,她已经彻底康复,不仅可以和孩子们玩耍,而且还可以从事爬楼梯、跳舞等剧烈运动,再没有出现呼吸不畅的问题。

  据了解,传统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缺点是,患者在术后必须长期服用免疫系统抑制剂,由此造成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与之相比,“人造器官”移植手术的最大优点恰恰在于,彻底避免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所移植器官的排异。

  国际医学权威们指出,这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医学技术的一次革命性跳跃,将为成千上万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它预示着,科学家们将来可以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任何一个完整的“人造器官”,无论是中空结构的耳朵、鼻子、胃肠道、膀胱、生殖器,还是实心结构的肝脏、心脏或者肾脏。

  1.克劳迪娅患有严重肺结核,左肺气管坏死,导致呼吸困难。

  2.从患者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培养成可以生成气管壁的软骨细胞。

  3.医生从捐赠者遗体上切下一段气管,然后用清洗剂和生物酶对气管进行“脱细胞”处理。6周后,捐赠者的细胞被全部清洗干净,只剩下可用作基本“支架”的结缔组织。

  4.将培养好的软骨细胞植入“支架”,细胞成功地附着后,“人造气管”就完成了。将克劳迪娅的左肺坏死气管切除,移植上“人造气管”。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