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罗敏敏实验室在《Neuro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

时间:2009-05-13 11:51来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9次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Neuro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Organization  of  Feedback  Projections  in  a  Pathway  Important  for  Processing  Pheromonal  Signals”的文章。

  哺乳动物的副嗅觉系统对于处理信息素及指导与之相关的社会性行为具有多方面作用。长期以来,对于该系统的神经环路组成的研究多集中于由外周至中枢的顺行投射神经通路上,而对于与之相伴的由中枢脑区,如终纹床核(BNST)和副嗅觉杏仁核(Vomeronasal  amygdala),至其上游脑区的反馈投射通路则知之甚少。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综合运用神经束示踪及免疫组化等方法,从神经解剖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由终纹床核和副嗅觉杏仁核至副嗅球(AOB)的反馈投射神经通路。研究发现,由终纹床核和副嗅觉杏仁核至AOB的反馈投射在AOB的分布具有拓扑特异性,即终纹床核(BNST)的反馈投射终止于AOB的僧帽细胞层,而副嗅觉杏仁核(vomeronasal  amygdala)至AOB的反馈投射则终止于颗粒细胞层。与这一解剖特异性相呼应的是,两个脑区的反馈投射神经元所使用的神经递质也不相同:BNST的反馈投射神经元其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的GABA,而副嗅觉杏仁核的反馈投射神经元则使用兴奋性的谷氨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两个脑区中,分别有半数作用的反馈投射神经元表达雌性激素受体-α。这一发现提示,这两条由终纹床核和副嗅觉杏仁核至AOB的反馈投射通路的一个功能可能是整合环境中的信息素信号及体内的固醇类激素信号。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樊少鹏,通讯作者为罗敏敏。研究资助来自于科技部863计划,北京市科委,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及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FSP)。



2009年5月1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Neuro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Neurochemical  Phenotypes  of  the  Afferent  and  Efferent  Projections  of  the  Mouse  Medial  Habenula”的文章,该文章报道了伽马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在小鼠大脑内侧缰核输入和输出投射中的组织形式。

内侧缰核是大脑中连接边缘系统和中脑的重要结构,也是进化中非常保守的结构。早期研究暗示内侧缰核参与调控应激反应和昼夜节律等重要行为,但至今对内侧缰核的输入输出投射通路使用哪些神经递质人们知之甚少。本课题组人员以小鼠作为模式生物,通过结合遗传学标记、神经束示踪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发现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为内侧缰核提供抑制性的伽马氨基丁酸输入,三角隔核为内侧缰核提供兴奋性的谷氨酸输入;内侧缰核到角间核的输出投射也能释放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递质而谷氨酸是主要的兴奋性递质。本研究揭示了这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内侧缰核的输入和输出投射中的组织形式,为将来对这条通路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论文的第一作者秦昶是我所和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罗敏敏博士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此项研究由科技部863计划,北京市科委,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及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FSP)资助,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