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流感病毒

人禽流感寻疑(3)

时间:2005-12-01 08:47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bioguider




  世卫组织驻泰国代表处负责接待媒体的官员阿帕拉告诉《财经》记者,泰国所有的确诊病人最终都能追溯到和病禽的接触史。而越南更是首先发现报告了人感染可疑不明原因肺炎(后确诊为H5N1病毒感染),后证实动物首发疫情。



  专家们提出,现实挑战显示,公共卫生防控部门监控人禽流感的难度已经增加,责任也更加重大。事实上,安徽的两个病例的确诊之所以比较快,主要原因是当地医院警觉性高,及时上报,病人无论治疗和取样检验都更为及时。此外,现阶段人禽流感主要在农村发生,相应的防治条件和卫生水平都较差。政府构建基层卫生防疫体系、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也更迫切了。



  “提高农村养鸡卫生水平非常重要。人禽流感目前毕竟是偶发。而综合分析世界上已有的一百多例病人,人禽流感主要还是接触传染,特别是接触病鸡的粪、毛、血和内脏。应当在这方面特别注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流行病专家庄辉说,他并不主张农民吃病鸡,但同时认为,因食用煮熟的鸡患病的可能性很小。



  有限人传人



  三名确诊人禽流感的出现,使中国成为继越南、泰国、印尼之后第四个出现人禽流感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这三例病人系属“偶发”。因为H5N1主要是感染禽类,其H5基因在理论上并不能为人体细胞所吸收,H5N1感染人都属于偶然现象。退一步说,纵使由于禽流感的普遍,这种“偶然”的概率增大,人与人之间的横向传染目前还不存在。科学家虽然推断H5N1的基因通过变异,最终会成为威胁人类的致命病毒,但这种变异目前尚未完成。



  然而,国际科研人员的调查研究显示,形势并不容乐观。



  美国CDC在最近一期“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月刊(11月号)上刊登了一封由该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有关专家共同调研撰写的致编辑的信——“H5N1禽流感的家庭聚发”(Family  Clustering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显示人传人事实上已经在小范围内发生。



  科学家将家庭聚发定义为家庭成员中有两人以上被实验室确诊为感染H5N1,或是两人以上出现严重肺炎或因呼吸道疾病死亡,其中至少有一人确诊。



  研究人员调查了自去年1月至今年7月东南亚主要禽流感爆发国家的病例,这期间共有109名病例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对这些病例的研究发现,共有15起符合定义的家庭聚发,其中11起在越南,聚发的规模在2至5人之间;有9  起出现在同一个家庭中,2人以上为实验室确诊。



  对这些家庭聚发的研究还很有限。科研人员认为,出现这些家庭聚发应该还不是人际间相互传播的结果,而是可能共同接触了病死家禽;或是在某些国家,有食用未经烹煮的禽类血的习惯。



  研究人员还发现,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发生的家庭聚发,比之前一年发生的日均比例略有上升,但并没有和病例总数同比例上升。但是,死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死亡率为73%;而在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之间,死亡率降至35%,至少回落了50%。



  这个情况被研究人员认为是一个值得担忧和仔细监控的流行病学变化,因为它可能暗示病毒正在朝着适应人体的方向变异,导致死亡率降低。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病毒专家向《财经》表示,如果病毒在短时间内将人杀死,其人际传播能力就非常有限。周和许的病例都是急性死亡。



  家庭聚发的研究人员指出,到目前为止,尚无H5N1和人流感病毒发生重组的证据。但建议从确诊病人身上分离出的病毒应尽快测出其基因序列,以与之前分离出的病毒进行比较,看是否发生了变异。



  11月23日,新华社援引越南中央卫生与流行病研究院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H5N1型禽流感病毒基因出现了轻微变异,虽然其毒性有所下降,但变得更易向人类传播。



  至于中国确诊病例身上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越南、泰国等地的病毒相比,是否有较大的差异或变异,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说,由于中国实验结果出来未久,目前尚未进行相关的研究对比,而且也有待于中国提供样本的共享。



  科学的探索还在继续中。无论如何,H5N1的威胁已经逼近,成为中国和世界必须共同面对的严酷现实了。-



  本刊记者凌华薇对此文亦有贡献



  人禽流感确诊的实验室过程



  根据中国流感中心检测标准,对人禽流感确诊实验方法有四种:禽H5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及鉴定;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亦即血凝抑制;微量中和试验,亦即双份血清对比实验。四种方法所需样本、实验条件及操作方法均不相同。



  禽H5病毒核酸检测法使用PCR检测技术。PCR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检测方法,可在24小时内得出检测报告。在PCR检测呈阳性前提下,运用基因技术,还可迅速检测出H5N1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确诊人禽流感提供充足的实验室证据。



  对患者急性期样本的另一种常用检测方法,是病毒分离及鉴定实验。这一实验方法是从病体咽拭子样本中分离病毒并植入鸡胚中(即未完全孵化但已成形的小鸡)或进行细胞培养。由于鸡胚对H5N1病毒具有特殊敏感性,病毒会在鸡胚内迅速繁殖。



  血凝抑制相对基因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病体样本中的抗原体,测试到禽流感病毒。这一测试的最佳取样时间为发病后的两到四周。血凝抑制方法一般只能确定病毒的H亚型,无法检测到N亚型,通常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微量中和试验与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抗体的检测。但微量中和试验,主要是双份血清的对比;即患者发病初期的血清与恢复期血清进行对比,如果后者出现高于四倍的H5N1抗体,则表明患者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鉴于微量中和试验需要病毒培养和双份血清,故所需时间也较长。专家表示,微量中和试验是国际公认的最后一种权威检测。如果前述几种实验都未查出阳性,微量中和试验是最后一道关。当然,因为双份血清的要求,这种检测只适用于能够治愈的病人。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