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的自立意识完全没有培养起来。若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则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像样的大人。但是,即便医生这样说了,她依然心中无数:现在究竟该怎么培养孩子才好呢?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因某个机会得知"生活探讨会"这一组织。在该会的诸多活动中,有一项叫"父母和子女共同寄宿的活动。"她与孩子便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其条件是:在二天的野营中,父母与孩子暂且各自分别生活。由于这位母亲和孩子以前从未分开住宿过,所以孩子感到恐惶不安,母亲见到孩子这样也十分担心。然而,孩子与其同龄的小伙伴们不知何时起竟迷恋上了这样的野营生活--过去很少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过。另外,母亲也每天晚上参加学习会,通过与前辈、抱有同样烦恼的人的交谈,终于懂得了:让孩子在精神上自立起来该是多么重要!唯有这样做,才算得上真正的母子之情。这对从野营回来的母亲和孩子完全变了。孩子又重新上幼儿园了。虽说有时还和以前一样依赖母亲、动辄撒娇,但每当这种时候,母亲首先在与孩子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说:"自己做做看"、"自己动动脑筋"。不久,孩子习惯了母亲的态度,养成了什么事都自己做、自己思考的习惯。据说,现在已是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且性格也有了改变,担任班委,带着同学一起活动。这对母子的事例清楚地展示了:不即不离,即既不纠缠,也不远离的这种关系;对于人的成长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公司职员的成长。若努力要求自己贯彻"不即不离"的原则,那就能把握周围的各种事物。
第四章、为了克服人生的困难和挫折
这样,定能打开成功之路
人在烦恼时看不清周围的情况
人生可作各种比喻,而在我看来却有这样一个感觉,即犹如"随着河流向下游作漫长的旅行"。在河流中,既有水流平缓之处,也有流急势猛,打起一个个旋涡的地方。刚觉得河水每天迎着温暖的阳光,顺畅不息地流淌着;忽而又遇上连日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几乎要被浊流吞噬的险状。急流也好,暴风雨也好,对人来讲都是无法抗拒的。意志和努力固然是人要生存下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就如漂浮在下行河面上的人的一生而言,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其间会出现许多不随人意的事情。无论是谁,在他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从而使其陷于不知所措的困境。即便就职员的人生而言,也有不少人陷入这种险恶的困境。对一个人来讲,这正是接受考验的时候。即看你如何设法对待,若能安然地摆脱困境,就会增长你克服下次突如其来的急流、狂风的力量和智慧。换言之,此人能否进一步成长、成熟,还是变得懦弱、无能,其关键取决于他如何对待人生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战胜人生的危机,打开人生的通途呢?人在遇到困难,为之十分烦恼时所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看不清周围的情况吧。因其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自己所遇的困难和为之烦恼的心绪上,从而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人和事物。这种状态恰如钻进隧洞,只看到出口处的那点光亮似的,若用术语,则称其为"精神性的视野狭窄"。举例来讲,有一个受对人恐怖心理驱使的家庭主妇。假定她接到一张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通知书。虽说此时距离开会之日尚有一个月时间,可是她自从接到通知书后,心中总是惦念着这件事。原本就怕当众出丑,非常讨厌这种场面的她,当然不愿去参加家长会了。但若不参加,老师和其他家长也许会感到奇怪。尽管如此,她仍不想去。"怎么办哪?怎么办哪?"--她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感到烦恼。随着家长会的日期日益迫近,她都焦虑得无法外出买东西,最后甚至变得不能照顾丈夫和孩子。自己的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烦恼的对象上,整天躲在家里,看不到自己应做的事情。这位主妇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另外,还有这样的例子。要说职员世界中的挫折,那首先是为了个人发迹而展开的互相间的竞争吧。于此,介绍一个我的年轻朋友T先生的例子吧。T先生毕业于第一流大学,进公司时的考试成绩也相当好,因此他对公司内部的竞争也很有信心。然而,在首次从同期进公司的职员中选拔干部的一次人事变动时,T先生却暂时未被考虑。仅就这件事情,已使原本充满自信的T先生很受刺激了,然而又如火上浇油,偏偏同科室同期进公司的另一个同事又被提升为系长。在T先生看来,那个被提升的同事不过是个"二流大学"出身;当他看到委任状时,顿觉怒上心头,眼前变得一片漆黑。当晚,T先生丝毫未能入睡。同事提升了,而身为"优秀分子"的我却被排除在外。真让人羞愧得无地自容。翌日,他去公司上班,心想"大家肯定在心中暗暗笑我吧"。于是,羞愧心情变得更加强烈。此后,他总是这样:晚上夜不成寐,白天在公司上班时也是心不在焉,无精打彩。曾经似乎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他,后来甚至都变得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说话了。不久,胃开始作痛了。当然,食欲也随之锐减。即便去公司,上班也做不了工作,最后只得在家病休。此后,他开始到处找医院接受检查治疗。虽说转了好几个医院,但无论到哪里,告诉他的诊断结果都是"内脏无任何异常"。由于处在这样一个到处碰壁、一筹莫展的情况之下,他不禁越想越感到苦恼:"我的人生已到此结束了。"于是,写了辞职报告。就在他准备寄出这份辞职报告的时候,偶然在一家书店买到关于森田疗法的书籍,此后便参加了书中所提到的"生活探讨会"的地区学习座谈会。约三个月之后,T先生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状态。他终于能够正视过去的自己:即因在提职的竞争中败于其他同事而失去理智,并一时地为丢脸、出丑的感情所驱使,以至最后对任何事物都变得视而不见。复职后的T先生比规定时间早一小时到公司上班,打扫办公室,并将科内全体职员的办公桌一个个地擦拭一遍,而且每日如此。起初,有些职员带着嘲讽的口气说:"怎么了?那家伙。休了那么长时间,刚回来上班就天天打扫,真新鲜啊。"然而,他们看到T先生每天不声不响地打扫,甚至连以前干都不愿干的杂活也都主动地承担下来的这种工作态度后,不久也就刮目相看了。甚至有的同事也与T先生一起打扫。两年后,T先生被提升为系长。T先生在追述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了以下这段话--"当我在首次提拔干部中被排除在外时,感到以前的自信顷刻间全都荡然无存了,除了看到惨遭挫折的我本人外,什么也见不到了。当时,只是为丢丑、毫无出息的感情所支配。真像钻入隧道一般。"
做好陷入绝境时的思想准备
人在商业世界中生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难免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会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比如客户破产、公司内部出现重大事故等,突然处于难以自拔的困境。平时,凡事素以头脑冷静的经营者,往往在这样的时候也很难保持常日之心态。倘若此时银行再见死不救,则更觉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有这样的事例,即当事人完全不知所措,正百般挣扎,以求生路的时候,没想到又上了品质恶劣的金融经纪人的当,结果一切都化为乌有。当公司走上正轨,一帆风顺地不断取得进展时,人们仅以经营能力的高低来评价一个企业家。但倘若遇到诸如险些陷入破产这样一种走投无路的绝境的话,那时则将追问一个企业家的真正价值--是否具有多方面的力挽狂澜的才干。被称作"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个善于向那些备受艰辛的众多前辈们学习的一个人。他在《经营百话》(PHP研究所)一书中,介绍了某位前辈的这样一个故事。这位前辈年轻时,事业曾一度遭到失败。他在债权人蜂拥而至的情况下,遂将全部财产摆在他们的面前。从自己住房的房契到他所拥有的财产,从夫人的戒指、项链到日常生活所用的东西,悉数端出,并告诉他们说:"这是我的全部财产。请你们随意处理吧。"此时,他真正成为一个一无所有者了。债权人和银行里的人见此情形,说:"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嘛。"他们当场就将夫人的东西和日用品归还给他,并建议说:"既然你有如此果断地成为一个一无所有者的诚意,我们也愿意与你合作,请你再次拟定一个重建计划,怎么样?"于是,他便拼死拼活地投入到重振自己的事业中去,并且成功地重新站了起来。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众所公认的优秀企业。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谁都会身不由己地偏于自我保护。只想巧妙地蒙混过去,以期自己得救,此即所谓"我执"。倘若在商业世界里也这样做,即便有一次侥幸地逃脱了,而这个人的信用却因此而成为零。不仅如此,反而会丧失再度振兴的机会。虽说这样做是很痛苦的,但自己仍应诚心诚意,站在准备做一个一无所有者的立场,直截了当地向对方交涉。可以说,具有这样的精神准备才是最重要的吧。面临商业的危机和困难的情况时,应具有哪些精神准备呢?卡耐基就此问题在他的著作《打开通途》(创元社)中,是这样写的。该书介绍了纽约空调公司总经理克利亚的经验,其重点大抵为以下内容:一、首先应大胆、直言不讳地分析现状,并预测由于失败而可能出现的最坏的事态。二、一旦预测到可能出现的最坏的事态后,要做好精神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承认这一现实。三、以此为转机,冷静地集中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尽力使最坏的事态能向好的方面转换。而我们在遇到某些巨大的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一味地被眼前的障碍所困扰。因而,往往看不到全局,陷入所谓"隧洞现象"而走错了路。然而,我们在遇到如此严重的事态时,更应牢牢地把握住眼前的现实,而不是回避,逃脱。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接受这一现实,做好可能出现最坏结果的精神准备,在此基础上冷静地应对。
结识能给予你教诲和启迪的前辈
人在公司中,不只是像T先生那样伴随着提升而出现的例子;其实,公司职员所遇到的挫折、困难的时候是很多的。如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疏忽而让客户生气,以至拒绝与公司做生意;或由于自己负责的某个项目遭到失败;或在竞争中输给作为竞争对手的彼方公司,等等。这样的情况在商业世界中可谓家常便饭,毫不足怪。话虽如此,但对他本人来讲决不是一件可视为家常便饭似的小事。不仅如此,恐怕还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吧--过去付出的辛劳顷刻间化为乌有,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特别是那些非常认真、患有权忧症的人所受的打击最大,此时往往容易陷于"隧洞现象",看不见客观存在的事实,缺乏冷静的判断能力。在这样的时候,若独自一人为之焦虑、发愁,则越想越易钻入狭窄的死胡同。对此,有这样一个方法,即下决心向平时所敬重的上司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前辈诉说自己的窘境,坦诚地征求意见,接受他们的建议和忠告。为此,就必须从平日起就注意与那些在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不吝赐教的人交往。在当代年轻人身上常见的一种倾向是:即平时总装出一副与别人不相识的样子,唯有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苦苦哀求,以此希望别人能非常热情地关心他、帮助他。这实在太自私了。我在前面已经提及,要尊重训斥过自己的上司和前辈,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经常地向他们汇报。唯持以这样的态度,一旦有事的时候才能有所依靠。我本人在迄今为止的商业生涯中也曾有幸与几位难得的前辈交往。担任公开经营指导协会理事长的喜多村实先生(已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总是毫不拘谨地给日本化药总经理原安三郎先生(当时财界屈指可数的实力派人物)打电话,几乎每次都能轻易地见到这位原安三郎先生。在尼齐伊创建之初,承蒙喜多村先生带我们去见原总经理,并从各方面征求了他的意见。当时,让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喜多村先生即便如何见多识广,也不过是一家经营咨询公司的理事长而已,但他却能如此随便地给一位超一流企业的总经理打电话,或登门拜访,且对方总是热情地欢迎先生。这个疑问直到我有幸与喜多村先生亲切交往之后才得以解开。原来,先生平时就十分注意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法。如托别人办某件事后,必定向对方报告其结果,并表示谢意;若是别人有事相求,不管多么细微的事也要立即去做。正因如此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大人物都对他报以极大的信赖的吧。这位喜多村先生同原总经理两人的关系,对我来讲恰好是个难得的学习榜样。对此,我牢记在心,向偶尔相见的日本维克多唱片公司总经理松野幸吉先生求教。我一年有两次同松野总经理一起吃饭,席间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这也是我从喜多村先生那里学来的方法。在直至松野先生去世前的近15年间,无论公私我都受到他许多非常宝贵的建议和忠告。就连我这个不仅生性认真,而且小心谨慎、患杞忧症
(责任编辑: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