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电子书(6)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467次

 

  • 。各组人员的任务已分派停当,并开始组织实施。其结果,有的人成功,有的人进展得并不顺利。其实,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企业搞项目,自然有很多风险,失败的可能性也决不在少数。倘若在具体实施前就能预计到会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那可以说,这一项目原本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项目。正因为要承担风险,所以也才有倾注全力的价值。问题是那些工作进展不顺利的人,是如何看待挫折的。A,"虽未成功,但自己付出了努力。上司未予以正确评价,不公正。"B,"要说公司决定搞这样的大项目,实属自不量力!"失败,则必有其失败的理由或原因。唯有对失败作出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得以前进。但,A氏、B氏都没有继续深入地作出判断,只是看到为之付出努力的自己,而一味地责难上司。归根到底,他们只看到自己是受害者的一面。此谓转嫁责任。作为上司,在分派部下难做的工作时理应事先预测到结果。即便得不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也应期待部下将会从失败中吸取某些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但反过来,假如部下唯从感情出发,一味地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必将与事无补。这似乎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般社会风气了。若孩子考试落榜,家长则把责任推给学校或私塾。若孩子变坏,走上邪道,家长却追究他朋友的责任。而孩子则有自己的想法,说是责任全在父母。经营状况不佳说是因为泡沫经济崩溃的缘故,政策失败是外国施加压力的结果。我们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一亿人都是受害者,都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的时代。虽说不能只是一味地责怪公司职员,但要想成长为一个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公司职员,最起码必须抛弃这种受害者意识。失败就是失败,要敢于承认。唯有如此,心情才会感到非常轻松愉快,才能对失败的内容作出冷静的判断。而且,将来也不致于重蹈覆辙。阻碍前进的正是这种受者意识。

    抛开受害者的意识——这山望着那山高
      我有一个朋友,经营一家美容整形诊所。据他说,女人对于容貌的美和丑有着独特的眼光。听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她们对于别人,特别是评判同性时的眼光总是极其苛刻而又准确的。然而,当她们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脸时,很多女性的眼睛突然模糊起来了。也就是说,她们戴上了滤光镜。听说戴滤光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还有一类却只看自己的缺点。前者似乎可谓自负型、后者为自卑型。无论哪一类人,都是不可能对自己的容貌作出,客观的评判的。我的朋友在诊所接待来访的咨询美容的女性时,首先给客人看几张她本人的放大的正脸、侧脸的相片。大多女性看了相片后都会大吃一惊:"哎呀,这是我吗?"。其中似乎还有人说声"骗人!"后便哭起来的。据我朋友说,"这就是女性多么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容貌的证据。""原来真有这样的事!"--当时.,只是对他精细的观察表示钦佩而已,但转而一想,这不是也很符合薪俸阶层者中所存在的情况吗?就是说,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确是很难的。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的是人事变动,它与前一节提到的受害者意识有关。诸如晋级、升格、维持原状,以及左迁等,这对薪俸阶层者来讲,是一段悲喜交集的时期。得到晋级、升格的这些人自然非常高兴,而问题出在那些没有得到晋级的,特别是确信自己定能晋级的人的身上。这些人大多会勃然大怒,并这样对自己说:"我在工作上并不比他差,可是他倒提升了,而我却被排除在外。这还不是因为他总是低三下四地巴结上司的缘故吗?公司没有认真地对我作出应有的评价,太不公正了。"这个人深信"我在工作上干得不错",然而上司和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与本人相异,也就是说,主观的自我评价和客观的评价之间存在着差距,而他又偏偏没有看到这一点。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由此便产生了受害者意识。换句话说,这等于白白地丧失了一次审视真实的自我的机会。不过,人也是感情动物。因没能得到晋级而感到悲伤、恼怒--这种感情也是一种心态的表现,不足为怪。关键是不要沉溺于这种感情之中,即便受到一时的冲击,也要能做到将其视为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契机。事实上,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似从古希腊时代起已是哲学上的一大命题;修禅的目的之一亦在于此。神经症中有一种症状称"对人恐怖"。有这种症状的人,一遇到人就感到非常紧张,脸色变红,态度也变得生硬而不自然。若这种症状重复出现,最后便会害怕见人,不得不终日把自己关在家里。若再探究一下这些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深信:自己的眼神有些凶样,是否会给对方带来不快?抑或自己话里带有乡下口音,生怕因此遭到对方的嘲笑,等等。然而,在和他们实际接触时几乎谁也无意去注意他的眼神有多凶,口音有多重。即,自己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己感到的那部分)。在森田疗法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主观的虚构性。"而这也是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的缘故。无论哪一个人,都有两个方面:比别人好的地方和差的地方。最理想的态度是客观地看到这两个方面,更加努力地发扬好的地方,改正差的地方,但一般人是很难做到这点的。总是夸大地考虑自己缺点的人固然很不好办,但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的人更加难办。这样的人,即便上司或前辈给他们指出缺点也不能诚恳地接受下来,反而会予以反驳。他们往往在遭到非常惨重的失败,抑或酿成难以收拾的结果时,方始懂得上司或前辈们的劝戒的意义。我本人从前就是属于这一类型。在我任尼齐伊副总经理的时期,小林敏峰总经理曾多次向我指出:"你很固执,缺乏灵活性。"可是,当时的我完全不认为自己很固执。当时,我深信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然而,为了工作,像拉着马车的马似地拼命奔跑,最终还是患上了神经症,在我接触到有关森田疗法的书籍后方始得以真正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性格。此时,对小林总经理所说的那番话也终于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了。既然已提到我个人的情况,下面顺便再谈一谈。如引言中所说,我在重新担任营业总部长后便拼命地工作。当时的我以为这样做是"一切为了公司",现在想来那是因为在内少深处潜藏着这样一种思想意识,即"渴望别人对我这个为公司拼命工作的人作出肯定的评价"。总之,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是不顾一切地拼命工作,甚至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这种有悖于客观条件的努力,其后果必然会在某处表现出来。就像前一章中提到的A君那样患了忧郁症,抑或同我一样为神经症所折磨。事实上,冷静地审视真实的自我是极难做到的。商业的世界,换句话说也就是竞争的世界。公司内部存在着竞争,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在这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确非易事。但是,唯有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予以改正,才能最终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而,假如自己身边有能给予自己批评、指出缺点的上司或前辈在,那就等于得到一块未加工的钻石。要是此人能诚恳地接受批评和劝导,这块未加工的钻石就可能变成真正的钻石。反之,也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己。上司和前辈们为了尽量不伤害对方,总是精心地选择合适的言辞进行劝说的。所以,关键就看你在多大程度上,能以坦诚的态度去理解潜藏在这些话背后的真正涵义了。

    抛开受害者的意识——立场不同,看法也随之改变
      不论是谁都有过一两次向别人借钱的事情吧。只需回忆一下借钱时的情景,都会有此同感:当你向别人求借,在听到应允的答复时,顿觉对方看去如同菩萨一般。可是,这个菩萨不久便来催讨借款。这时,他突然变成恶鬼。其实他的脸部表情并不。可怕,与借钱时并无二致。可是这次看去,这一尊菩萨犹如恶鬼一样。这就是立场改变了,看法也随之改变的道理。下面再举一个例子。未考取驾驶执照的人,看到汽车紧贴行人身旁穿过时,会气愤地说:"请多为我们步行的人考虑考虑!"同样是这个人,当他考取驾驶执照,驱车外出时,又会愤愤然地抱怨说:"走路别那么慢慢腾腾的,也请替我们开车的考虑考虑!"以这种立场不同的情况来考察公司,毫无疑问,在公司内部也存在着雇佣立场和被雇佣的立场之间的差异。公司,当然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组织。因此,雇佣者一方是基于这一目的来衡量职员的表现的,即要看职员本人为公司做出多大贡献、给公司带来多大利益、抑或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社会信誉。而作为被雇佣者一方是从以下几点来观察公司的,即公司是如何看待我的工作的?公司是如何通过工资、晋级等方式来表明它对我的评价的?于此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要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假如双方都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双方谁也得不到发展。所谓客观地审视身为一个薪俸阶层者的自我,也就是说看问题时需具备这两个视点,否则即被上述"受雇佣的劣根性"、"受害者意识"所束缚。比如,公司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时,有人却公开说:"这样的事与我无关。反正我尽力干了,所以公司经营好坏同我不相干。"曾有一个时期,劳动工会也持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职员的工作是以公司的存在为前提的,公司对其工作付以报酬。若公司一旦倒闭,则鸡飞蛋打,一无所得。话似乎扯得远了,就说苏联的解体不是也出于与此相同的原因吗?想起我被拘留在西伯利亚期间,每天强迫我们学习共产主义。虽说是强迫,但对于我这个生长在贫寒家庭、且没有学历的人来讲,确实感到"共产主义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我想,之所以最终没有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那是因为我感到:在每天被灌输的有关教养的思想中,其基点存在着"过于片面的看法"。养成"多视角地观察事物"的这一观点,不仅仅是公司职员所需,也是一个人能否成长发展的重要关键。由于立场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随之不同。就此,我想谈谈负责经营的最高领导的革新精神。要说经营公司的难处,这是一个唯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的问题。具体说,难就难在首先必须预测前景,敢于向难以实现的事物挑战。一般而言,新职员正因为相信该公司将来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绝对不可能倒闭,才来到这家公司的。抱有这种想法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一个有可能倒闭的公司吧。试想,假如总经理面对这些内心燃烧着希望之火的新职员说:"再过30年,公司就将倒闭。"那他们定会大吃一惊,或只能把总经理的话理解为开了一个不太慎重的玩笑吧。事实上,公司的寿命平均为30年。一个公司,如果只是开展一般性的缺乏新意的业务,那就很可能倒闭。公司最高领导的责任就是如何想方设法防止它的倒闭。下面举一个具体例子。尼齐伊的小林总经理从前常常提出一些看去好像"违背常识,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在事业上却是富有独创性的点子,因此颇有名声。一次,就是这位小林总经理提出:"我想创办一个新型的游泳学校。"当时的尼齐伊只经营超级市场、从事商品零售业,我们完全不懂有关经营游泳学校的知识和诀窍。预测未来的发展,仅仅靠商业零售业一项是很有限的,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小林总经理的这一想法,我们虽然都很理解,但公司大部分干部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是经营超级市场的。再怎么说也经营不了游泳学校啊!"而小林总经理却毫不退让,坚持己见,说:"不管怎样,干起来看看。"当时担任专任董事的是个非常优秀的干部,而且原本就是一个性格果断的人。他立即将方案带回去给部下看。此时大家-致表示反对,说:"这是不可能的。于不了这样的事"。然而,他指示部下说:"你们连干都没干,怎么能说干不了呢!总而言之,首先我们要收集有关不同于现有游泳学校的颇有新意的信息资料。后来,他们反复修改了方案,并在数年间的失败和摸索中积累了经验,最后终在全国范围内创办起来。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日本最著名的游泳学校--"人们"。在旁人眼里,以为是"违背常识,近乎异想天开"的小林总经理的想法,毋庸置疑是来自他对时代发展趋势所作的预测和展望。作为一个经营者,必须具备这种不断革新的精神。诚然,不是经过革新的所有企业都能取得成功的,但若不进行革新,企业的寿命充其量也只能维持30年而已。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所持有的三个共同点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为了灵活地适应这种变化,年轻一代必须具有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年轻、新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极其宝贵的,但另一方面,在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