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电子书(4)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467次

 

  • 勤奋工作,部下自然会跟上来的,这是我过去的经验,故而深信不疑。但是,当上科长后,部下陡然增加许多。当然,其中有抱有各种想法的人;我也听到批评、议论我所信奉的努力工作的信条。对此,我虽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但不知怎么,原先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挫折。当时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不管部下有什么批评,都要身先士卒,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即便部下休息的时候自己也须坚持工作,以示模范表率作用。由于我恪守以上信条,就更加不顾客观条件予以强制推行。最后终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天,突然不去上班了。我虽然一直夜不成寐、疲惫不堪,但上班更使我感到恐惧,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总之,出不了家门--当时我痛苦极了,的确如此。"
      ①系指日本系员(主管人员)的领导,相当于股长、主任级

    出现这样的症状,便可视为"精神上的红色信号灯"
      我想,像A君那样为诸多精神苦恼所困扰的中层管理人员决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像A君那样患上忧郁病或神经官能症的。这些人恐怕都在以某种方法消除自己精神上的疲劳的吧。他们也许或和同事一起喝上一杯,席间发发牢骚;或到卡拉OK店里尽情高歌一曲,以排遣心中的烦恼。如前文所述,A君属于认真、努力,凡事苛求完美的那种典型性格的人。在他心灵深处,描绘了一个"身为科长理应如此如此"的理想科长的形象,并不断地苛求自己,竭力使自己符合这一目标。以一个血肉之躯去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努力,怎么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呢。但本人只看到这点,在所谓极度精疲力乏的情况下,还每天拼命地鞭策自己。而且,他还不善于想方设法消除精神疲劳。从体质上讲,他完全不适合饮酒,也没有特殊的兴趣,纯属于那种类型的人--即便下命令,他也不会到卡拉OK店里去娱乐一番的。也就是说,他没有赖以消除精神紧张的手段。那类认真、杞忧型的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一旦自己因某种原因而被封闭起来的话,那就失去排遣的手段,其结果如何呢?A君的经验恰好说明了这点,也可谓"前车之鉴"。但,如A君那样在患病之前,能否在某个阶段捕捉到某种异变呢?若有可能的话,周围的某人发觉到异变后,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从异变状态中摆脱出来。所谓"精神上的红色信号灯",事实上就是:即便本人并没有察觉,他的身体已发出SOS--危险信号。拿A君的例子来说吧,他在公司上班时变得寡言少语,时而像是冥思苦想着什么似的,默不作声--这便是红色信号灯吧。也许在家属或公司同事中,对此早已有所发现,并能感到它的异变。但是这种征兆并非一天之中总是连续出现的,而且在我们这些并非医生的外行人的眼里,一般来讲,充其量也只是感到有些异状而已。因此,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未达到严重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出现"黄色信号灯"的时候,本人应有所察觉吧。为便于自己察觉,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上述具有易患神经症性格的人应及时意识到黄色信号灯的出现,以便对自己的行动和考虑问题的方法进行控制和调整。话虽如此,但要做到客观地注视、把握自己的性格也确非易事。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自我诊断的实例。不知读者是否知道"A型"这个词?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位心脏学家在发表的论文中首先使用了这个词。他注意到:在患狭心症、心肌梗塞的病人中,不少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并伴有强烈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因而给这类人取名为"A型"("A型"人的行动模式)。"A型"人的特征为:"富有感情、完美主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欲以不断竞争的手段谋取社会地位的提高。"若将这些特征移用于现实的职员社会中去,这就成了"若不工作到很晚,则怀有负罪感"、"休假也得去上班"、"只要一休息,便感到无所适从,坐卧不安",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狂"。"A型"人在公司里,自然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一般认为这类人日后易患心脏病。当慢性的精神疲劳持续不减,又长期得不到放松、排遣,必将形成"慢性的紧张状态"。它是疾病的导火线,极易引起心肌梗塞、猝死等危急情况的出现。而且,"A型"人还有以下的特征:有时,自己的努力若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便自认为失败,为此无精打采,感到十分懊丧,采取一种不正视现实的态度。这些人很难找到推心置腹的朋友,只同在工作上随即有助于自己的朋友来往--在我们身边,也似乎有不少这样的"A型"人。你怎么样?自己是否属于"A型"?下面,介绍一下大致可用作分辨的几个要点。
      一,说话不和蔼、带刺儿,语气粗暴,属攻击型,句子短。
      二,很容易感到乏味,只是装着在倾听对方讲话的样子,实际上觉得很厌烦。
      三,不能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讲完,而是中间插嘴;严重的时候,甚至抢先代别人发表结论。
      四,吃饭快、说话快、走路快,连饭后也很少悠闲、放松一会儿。
      五,同一时间里干几件事:一边吃饭一边刮脸,同时还读报。
      六,以自我为中心,只对与自己有关的话题感兴趣。
      七,视闲适为罪恶。最怕"无所事事的时候"。不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心里总感到不安。  
      八,不能耐心地观察周围。记不得房间的样式和对方的衣着等。常丢眼镜、钢笔、钥匙等。
      九,总之,对属于自己的事情都非常热心;对别人的眼光、自己的面子十分在意。
      十,对其他属于"A型"人抱有强烈的竞争欲。对他人的成功也明显地表现出不愉快。

    改换想法,可消除精神紧张
      不要奢望公司的帮助
      精神紧张也可谓当代社会的一大象征,对职员们的生活已构成重大的威胁。若对此不屑一顾,则难免招致生命的危险。由于精神紧张而导致过劳死、猝死,虽数量还不算多,但已成为重大的现实问题。不过,要说由精神紧张引起的这种身心症,我想每个职员大抵都经历过的吧。一如我在"序言"中所介绍的,大原健士郎教授曾经指出:"来内科就诊的三分之一患者,与精神创伤性疾病有关。"薪俸阶层者、职员们在精神上所感到的危机,对于公司来讲也是危机。唯有公司职员身心健康,都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公司才能有所发展。当然,对公司来说,每个职员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其中至关重要的应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健康。在前一节中已经提到,他们精通业务,是公司的骨干力量,同时无论从年龄上和工作环境上来讲,他们的健康也最容易受到损害。只要考察一下经营状况良好,发展迅速的公司,就会发现:凡科长、系长等一些管理人员,大多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努力肯干。正由于这一原因,MentalHealth--精神保健对策甚至已成为办好公司的一个重要支柱。那么,现实中的日本企业在这方面采取什么相应的对策呢?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还差得很远。据日本经营者协会调查,"正在实施"某项精神保健对策的公司占27.2%;"认为现在有必要"采取对策的占36.2%;"认为今后有必要"采取对策的占60.4%。可见,虽然对精神保健对策的必要性有所认识,但实际上采取相应措施的企业不过占四分之一强而已。尽管如此,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与以前相比已有相当的进展,然而,企业内部患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幅度已超过这一发展速度。精神保健对策推进滞后的一个原因出于日本企业的内部环境自身。虽说较之以前已大为改善,但似乎还不能断言:人们对精神疾病所持有的那种特殊心理倾向已经消除了。现实情况是:有相当多的职员即便身心不调也心存顾虑,不愿径自找公司的医生或生活顾问去咨询。当然,无论哪个公司都会十分注意严守秘密,决不让咨询内容泄漏出去。即便如此,似乎仍有许多人犹豫不决,心存戒备,生怕"患神经症之事万一让公司知道,那就会影响到自己将来的人事关系和晋升……"。考虑到这种情况,身为一个薪俸阶层者,最重要的似乎莫过于自我调节,防止精神危机的发生。如前所述,对精神紧张的抵抗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因精神紧张而病例也不觉意外,处之泰然;有的人只为-点点小事就不由得感到精神紧张,以致最后病例。神经质类型的人之所以对精神紧张缺乏免疫力,那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反过来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反应过敏。虽然每个人的情况有所差异,但重要的是不要让精神紧张的状态沉积下来。其实,消除精神紧张的方法很多。现按多少的顺序将日本男性的解消方法排列以下:据说有①酒;②卡拉oK;②弹子房;④慢跑;⑤散步等。女性的则有①购物;②卡拉OK;②聊天;④音乐;⑤散步等。这里,顺便看看美国人是采用什么方法的:听说有①按摩脊柱疗法;②针刺按摩疗法;②接受疏通心理疗法等。通过日本人和美国人两者的比较,我们发现:美国人并不回避精神紧张,而是采取正视现实的态度。为了达到积极地消除精神紧张的目的,他们首先活动身体;若仍不奏效;再去求教生活咨询顾问或精神分析医生。反过来,再看看日本男子所采取的方法--从①到②都是一种逃避的方法。恰如"借酒浇愁"这句俗语非常确切地形容得那样,他们是通过饮酒、去卡拉0K、弹子房等自娱自乐的方法来排遣、消除精神紧张。当然,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能真正解除精神紧张,那对本人来讲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吧。问题在于也可能产生这种情况,即自以为是在借助某种方法消除精神紧张,然而事与愿违,结果反倒产生新的精神紧张。特别是饮酒,正像人们所形容的,酒精消费量的增加同工矿业生产指数的增加率同步那样、确实有许多薪俸阶层者靠酒来消除精神紧张。在繁华街上挂着红灯笼的小酒店,总是坐满了这样的薪俸阶层者。平日,在公司里不便说出的心里话,可以在饮酒时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倾吐。另外,在与部下推杯换盏地对饮之间,婉转地探问出部下的真心话。总之,光顾小酒店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但也有这样的人吧,即工作进展得不顺利,遂将责任推给别人,并沉溺于饮酒之中。没想到现在竟有许多人患了这种"酒精依赖症"。据厚生省调查,1991年度因患"酒精依赖症"而住院治疗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将达到2万人之多。此外,似乎还有人甚至耽于赌博和对异性的追求而不能自拔,欲以此忘却当时的痛苦和烦恼。然而,采用逃避的方法,是决不能真正消除精神紧张的。

    三脑--"鳄鱼脑、马脑、人脑"
      假如依靠饮酒、卡拉OK都消除不了精神紧张的话,那该怎么办呢?原来就不会饮酒、不擅长卡拉oK的人又该怎么消除精神疲劳呢?倘若就此问题反复思索,又会使精神紧张的状态变得更加严重。因而,问题在于需要改变一下战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必须掌握敌人的真相。众所周知,精神紧张是指肉体、精神上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它由我们的大脑负责承受和妥善处理。若对大脑的构造、功能有所了解,也许有可能抓住契机,使精神紧张状态发生逆转。担任劳动卫生顾问的松田育一先生,立足于身心医学,在作为工作单位的产业医、特约医生的工作中有着显著的成绩。松田先生对人的大脑的构造作出过非常独特的解释,甚至连我们这些外行也能懂得,故想在此作一介绍(请参阅登在"日新报导刊"上的"驱散焦躁和烦恼"一文)。首先需知道:在人的脑子里同时存在着三个脑子,分别为鲜鱼脑、马脑,还有便是人脑。所谓鲜鱼脑,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爬虫类的鲜鱼脑子;马脑,即动物的脑子。这两者在人的脑子里也都有。从人脑的构造分布来看,鳄鱼脑(脑干)在最底层;上面的是更加进化了的哺乳动物的马脑;最后只有人才具有的人脑居于马脑之上。鲜鱼、马的动物脑称为旧皮质;人脑称为大脑新皮质。前者虽说是动物的脑子,但也不能等闲视之。人是动物,人源于生存所需的基本作业几乎都由鲜鱼脑和马脑予以完成。从呼吸起直到维持心脏跳动、保持体温、消化食物等这些所谓的自律神经作用,均由鲜鱼脑承担。还有,睡眠、排泄、自我防卫本能等一类动物生存所必备的基本功能也都是由鲜鱼脑予以实现。居于鲜鱼脑之上的马脑,其作用是赋予动物以感情。对动物而言,所谓感情是指:对周围的情况作出判断,然后采取有利于生存所需的恰当行动的一种效率极高的雷达。比如,对面有敌人。马脑必须于瞬息之间作出判断:眼前这个敌人是可怕还是并非如此?是应逃之天天呢还是应与之决一雌雄?倘若这些判断借助于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计算机来完成的话,那就太复杂了。首先,计算机须测量对方同自己之间的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