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顺应自然的生存哲学》电子书(7)

时间:2008-11-09 08:03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467次

 

  • 代年轻人的身上,他们似乎有着共同的长处和短处。假如年轻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努力予以发扬的同时,也意识到他们的共同缺点的话,那恰似锦上添花,如虎生翼了。现暂不涉及长处的问题,仅想谈谈有关年轻人的共同缺点,即以下三点: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脱离实际的观念性。
      ③依赖性强。  
      何谓"以自我为中心"
      年轻人不可能永远年轻。不久即将步入中年,成为公司和国家的中坚力量。唯有使年轻人严格要求自己,公司和国家才有希望。然而,即便你对现今的年轻人说这样的话,他们似乎也不大理解了。"为了他人、为了公司、为了其他什么目的而尽心尽力"的这种想法本身,已很难理解了。他们也有着来自人的本能的欲望--如出人头地,成为了不起的人物等,因而很多人对于工作还是相当努力的。但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由此可见,"以自我为中心"是最明显地表现在他们身上的一种倾向。在公司举行面试时,问那些来求职的年轻人说:"对你来讲,公司重要还是个人重要?"大多数年轻人回答说:"个人重要。"当问起"还有什么需要了解?"时,许多人首先询问的就是"一年内假期有多少天?"为慎重起见在此申明一点,我并不是责怪你们年轻人。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在"一切为了祖国"的口号的鼓舞下憧憬当一名敢死队员。我想,若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他们的个人主义还是一种健康的思考方法吧。不过,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深深植根于西方世界的个人主义,就会发现:努力地为自己谋生存的本身,与为他人、为社会是相关联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也同"为他人、为社会活着也就是为自己"的这种柏拉图①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日本所谓的个人主义,是对西方个人主义的误解。这种只要自己有利即可的想法只是一种利己主义而已。那么,形成这种日本独特的个人主义的土壤是什么呢?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皆来自物质丰富时代中的教育和过分溺爱、放任主义等的家庭环境吧。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从小学生时代起就开始为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而整天埋头学习;在考试成绩上把压过别人,取得优胜视为人生至高无上的价值。倘若这种思想被灌输到脑子里,那自然就不会关心他人了吧。此外,家庭本应是在与兄弟姐妹相处中得到磨炼,其间便可自然而然地学会集体生活规则的一个场所。然而,有的家庭没有兄弟姐妹,得不到磨炼的机会。只要学习成绩好,父母就一味地娇惯宠爱。孩子在学习的间歇时间,或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与不会说话的机器作伴。假如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这怕也是毫不足怪的吧。但是,这未必仅仅限于年轻人,在神经症患者中,属以自我为中心的、固执一类的人也不少。这类人常常这样诉说:"自己的症状特殊,与其他人不一样,自己比任何人都要痛苦。"这正是因为这些人凡事内向,只注意自己的事情,缺乏对别人的体谅和同情。即心里装的唯有自己,看不到别人。所谓"生活探讨会",是根据森田理论创办的一个神经症患者的自助小组。这个小组组织成员们学习森田理论,并让他们彼此交谈自己的烦恼和体会,其间还举办一些有利于克服神经症的活动,脚踏实地地创造出许多成绩。如前文所述,那些只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者也来参加这个"生活探讨会"。"生活探讨会"根据不同地区定期召开学习座谈会。他们一年、两年地坚持参加这样的活动,其间还轮流担任诸如倒茶、征收会费、售书等工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入会之初,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还非常强烈的人,随着为周围人服务机会的增多,神经症也逐步好转起来。也就是说,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开始从以前只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死胡同里摆脱出来。在他们认识到以前对他人缺乏体贴和关心的同时,症状也就随之得到好转。这也许可以说是森田理论的一个卓越之处吧。我本人也是在患了肠胃神经症,接触到森田疗法后才如梦方醒的--原来我本人也属于自我中心型的,而以前却丝毫没有察觉。--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给予自己的,以及邂逅相遇的前辈、朋友等的影响中成长起来的。我父亲是个工人。在广岛县吴市的一家海军工厂工作。下班回来后又到戏院去打工挣钱。我常看到父亲总是很晚与母亲一起吃饭的情景。在我的心目中,父亲非常认真,只知埋头干活,这似乎就是他的一切。至于孩子的教育和家务活全都托付给母亲。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起一直到我离开家,父亲从未带我们出去玩过一次。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观念:男人在外面工作,家里一切由女人操持。甚至结婚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我都没有重新考虑过这个问题。已形成了所谓的成见。不知在妻子、孩子的眼里,我这个只知工作,完全不顾家庭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恐怕是一个令人感到毫无风趣、只会工作的丈夫;一个难以接近,而且对孩子放任不管的不合格的父亲吧。不仅如此,还是一个顽固的合理主义,今天想来,就像一个男性的利己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穿着西服走在路上的那个样子吧。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即考虑问题时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根本不去考虑对方的立场,也不关心他人。自然,他们的言语、行为、判断都是单方面的。而且,本人并不意识到这点--这就是自我中心者的特征。若就商人世界而言,这个道理唯有其本人成为上司、客户、高层管理人员等,即有过各种不同亲身经历和体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何谓"脱离实际的观念性"
      在大学学习经营学或法律。它作为基础学科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毕竟是书本知识。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这方面的成绩,则首先需从零开始学习,掌握现实情况。若没有这一过程,那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不过是一种书面性的知识,也就是说,只作为一种脱离实际的知识而被束之高阁罢了。我本人从年轻时候起在思想上就有非常强烈的脱离实际的观念性倾向。特别是因为我只读完高小而感到非常自卑,因而我拼命用功学习经营学,也曾将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奉为金科玉律,不容丝毫变动。当然,我那时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脱离实际的观念性知识。还是在尼齐伊合并之初,我担任营业部长时期的事情。一次,公司开会讨论有关如何编制预算计划的问题。会前,我仅仅临时突击学习了一周,却在会上装出一副颇为精通的领导人的样子。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个没有从实际出发而单凭书本知识去指导工作的典型事例了。现在反省此事,我不禁隐隐地感到羞愧。在企业中,也存在着一种"五月病"。是指:大学毕业后,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的新职员,大抵过了三个月后易患的一种神经症(神经官能症)。在患"五月病"的新职员中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即他们相信: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理论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工作中去发挥作用。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自然,公司里有许多前辈、资深的老职员,会有诸多过去沿袭下来的旧习惯,以及光凭理论是很难驾驭、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旦碰壁,他们就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感到苦恼。其结果,有的人因患上"五月病"而影响了健康,其中甚至还有人辞职,离开公司而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仔细想来,这种差距的存在也是很自然的。学校本是传授书本知识和理论或技术的地方;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却非常之少。鉴于这种现实情况,某大企业的总经理在欢迎新职员的仪式上,对他们作了以下的训示:"我想,诸位进公司以后会感到种种矛盾,也会遇到困难的。但,不管怎么样,希望你们在这头三年要努力工作,经受各种考验,之后再下结论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唯有日本才存在的。听说在美国的学校里,为消除这种差距,比如就学习市场活动(从商品生产到有关销售的企业活动)的学生而言,校方在毕业前的几个月,组织他们在小卖店或销售店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实习,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在这个时候,实习商店老板的评分会影响到学业成绩。所以,学生们极其认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之中。企业管理的难点,若不深入实际凭空想象,则是很难把握的。以前,有一个被誉为经营理论之神的经营评论家。他亲自经营的一家公司后来也倒闭了。可见现实是残酷无情的。说起脱离实际的观念性倾向,我再举一个例子。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最讨厌观念性的理论,主张做任何研究都应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再作出判断。他本人就是积极提倡并贯彻这一真正"科学的"方法的一个身体力行者。截止1920年前后,神经症一般称为神经衰弱。其病因,被认为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作为治疗法,最重要的是充分的休养。这种说法已成为定论。森田正马博士在东京大学学习期间,校医曾确诊他患有神经衰弱以及脚气病。为此,他一边休养一边服药,约坚持了一年左右。就在他病休期间,乡里突然中断了汇寄学费。年轻的森田为此非常生气--"我忍受了这样的痛苦仍然坚持学习,可是家里却……。"因而他不仅中止了休养,连药也不吃,开始拼命地用功学习。他当时抱着这样一种半赌气的心情--"我若因此病情加重以至死去,那都是父母的责任。"然而,过了半年,由于他拼命学习,考试成绩直线上升,而且连病也完全治好了。据说,这次病愈使森田博士对神经衰弱这一病名产生了怀疑。博士在这以后,甚至连西方的精神医学、东方医学、通俗疗法、催眠术、迷信疗法等都一个一个地亲自进行实地检验,直到自己彻底理解为止。通过长达20余年的摸索、试验,最后终于发现了神经症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同时发表了许多治愈的病例,以证明这种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摒弃观念性理论、坚持依据事实进行研究的正确态度,恐怕不仅仅适用于医学的领域吧。比如新事业的开发、新体系的建立、市场活动等,在我们职员所从事的所有领域里,不是可以说也应如此吗?总之,不是观念性的应如此如此的,而是依据事实开展工作。我深切地感到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何谓"依赖性"
      当代年轻人的最后一个共同缺点,即表现为精神气质上的依赖性。这一点与上文提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关,其症结在于精神上不能自立。他们从孩提时代起无论在什么方面都一直受到父母的照顾,并视之为理所当然。即便成人后当了职员也很难从中摆脱出来。这种依赖性表现在实际工作上则是:上司安排下来的工作,虽也能尽自己的努力予以完成,但本人却缺乏独创精神。当一个人面临困境时,为从中摆脱出来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即便屡试屡败也要进行试验。若无这种精神,则无法取得进步。但是,倘若是依赖性的思考方式,则认为公司陷入绝境责任不在自己,相反还期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这就好比:在遭到惊涛骇浪的袭击,即将溺水而亡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不仅不为摆脱这一险境而作出自己的努力,反而一味地期待别人的相救。假如真的陷入此境,也许在溺水前还会有人拉你一两次,但在以竞争和结果为基本原理的商业社会里,这种得人相助的情况并不是时时都会有的。这种依赖性倾向的特征在于:往往本人意识不到。这点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法是相同的。常有这样的职员,进公司数年后便尝试独自创办企业。在公司任职的这几年,工作也大体摸熟,是该做出一定成绩的时候了。因而开始考虑:"与其受雇于公司倒不如自己独立经营,这样的话,赚到的钱可全归自己所有。"于是,抱有同样想法的同事一起体面地提出辞呈,遂离开公司独立经营。但是,若仔细考察一下就可发现:按照原定计划取得成功的概率,大体上不是五人中只有一人吗?在公司任职期间对自己还是毕恭毕敬的客户,等到自己独立后却一反常态,突然变得很冷淡。其实,这本是极其自然的事。过去客户们持以毕恭毕敬的态度并不是对他们,而是对公司。总之,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深切地懂得:自己的一切全有赖于公司。我本人认为,年轻的公司职员抱有"将来定要独立经营"的理想决不是件坏事,毋宁说我非常希望诸位都有这样的雄心。但如方才所说的,于此必须指出:只要有依赖心的存在,那么,其成功率将是很低的。长谷川洋三先生("生活探讨会"名誉会长)曾说过:"看一个人是否持依赖性态度,只需看他对父母、亲戚、前辈、朋友等周围的人是否抱有感激之心便可得知"。要自立并使事业成功必须有赖于许多人的协助。意识到这点,那自然就不会过份地相信自己的力量,从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