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流感病毒

禽流感阴影下的科学家们(5)

时间:2006-04-23 19:58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bioguider




  每天早上8点半,宋建民开始观测,到下午2点钟,一天的观测基本上就完成了。随后,宋建民回到办公室填写统计表。



  在玉渊潭,宋建民顺着樱花园的路直接到西面的湖,然后拿出望远镜来看,这样扫一圈,附近有多少鸟儿就已经知道了。宋建民说,玉渊潭的鸟儿每天有900只左右,最多的是鸣禽,约有700只,此外,雁鸭类有近100只,鹭类、猛禽等也有近100只。“天天来看,数量差不多,今天多一只明天少一只,基本上很快就能发现了。”



  在留春园,宋建民观察得特别仔细,他说这里是玉渊潭的重点区,所有来的鸟儿都会先在这里聚集。这时,一个游人告诉宋建民,那边的水面上来了一只鸭子,是新来的。昨天都还没发现。



  “这些游人都很热心,有鸭子不吃食了,他们都会来报告我。”宋建民在培训班上知道什么情况要格外注意,比如鸟儿生病了、竖毛了,或者赶不走,都属于异常,要赶快上报。



  有一次一个游人告诉他有只鸟趴在水边,一动也不动,他听后立即赶过去,没想到保安不认识他,愣是不让他去,宋建民怎么说都没用。后来他朝对面大喊一声,趁着保安回头看,宋建民就溜过去了。到了那儿发现鸟儿闭着眼睛,宋建民捡起一块石头扔过去,鸟儿忽然扑拉拉飞起来了,原来是虚惊一场。



  宋建民工作很仔细,记者在他的记录表上看到,需要填报的内容包括每种鸟类的数量和有无异常,但宋建民自己还做了一个表,记录鸟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的数目。



  一个半小时下来,宋建民转了公园的北边一半,接下来还要再去南边。“一天下来,要走上20里地”。宋建民还给自己的工作总结了四个字,数、听、观、望。数鸟类的数目,听鸟儿的叫声,观察鸟儿的觅食活动情况,再从整体望鸟群有无明显变化,通过这些办法,宋建民把玉渊潭公园的鸟都记了个结结实实。



候鸟从哪来到哪去



  张铁楼目前比较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候鸟的迁徙规律,包括鸟群迁徙的路线、时间、觅食地、停歇地等。他认为,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的工作是基础性的,可以为鸟类的监测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从目前来看,根据鸟类环志来推算鸟儿的迁徙路线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也正因为如此,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眼下正处于最忙碌的时候。环志中心主任楚国忠3月底刚刚从青海回来,他在青海湖的鸟岛上负责卫星监控候鸟迁徙路线项目。去年5月份,青海湖发生禽流感,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造成1000多只候鸟死亡。到去年6月底,死亡鸟数超过了6000只。去年7月1日,农业部兽医工作新闻发言人、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宣布,青海候鸟禽流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3月23日,卫星监控候鸟迁徙路线项目在青海湖启动。楚国忠介绍,这个投资300万元的项目由国家科技部主管,。所谓卫星监控,就是在鸟儿身上安装一个卫星信号发射器,然后用租用的法国卫星接收信号。楚国忠说,这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候鸟跟踪监测技术。



  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世界上共有8条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其中3条迁徙通道都与我国候鸟迁徙有密切关系,基本覆盖了我国全部国土。候鸟在中国的迁徙路线从东到西可分为3条:东部是从东北到东部沿海,中部是从内蒙古到中部湖北、四川等地,西部则是从西北到青藏高原。



  楚国忠带领的项目小组现在正集中精力研究鸟群的迁徙路线,“也就是越冬鸟的来龙去脉。”楚国忠说,现在已知的迁徙路线只是一个大概的情况,鸟类具体从什么地方来,在哪里停歇,这些现在还弄不清楚。据楚国忠介绍,现在全国只有20多个环志站,而以我国如此大的地域,要达到三百到五百个才能有效地回收到候鸟的环志,从而推知它们的路线。楚国忠说,比如去年引发青海湖禽流感的斑头雁,曾在印度北部回收到,现在可以大致推知其迁徙路线。9月份斑头雁向南迁徙到缅甸,沿着中亚、印度迁徙通道,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西藏,到达印度北部过冬,次年4月份再返回青海。



  楚国忠告诉记者,多数鸟类的迁徙路线现在还不明了,而卫星监控的项目启动后,估计到明年春季这个时候会有一个初步的结果出来。获知鸟类的迁徙路线之后,对疫情的预警系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了。这是楚国忠希望达到的目标。



  除了在青海湖的工作,楚国忠也会与国外同行进行一些交流。鸟类环志是世界性的,目前与我国沟通较多的有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来到青海湖的鸟儿里有一些就是从这些地方来或者经过此地。



德国马尔堡

病毒专家成了公众明星



  “儿子都抱怨说,我快成公众明星了”,德国马尔堡大学病毒研究所所长、国际知名流感病毒专家、Hans-Dieter.  Klenk教授(下称Klenk)笑着说,由于禽流感的扩散和威胁与日俱增,如今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外,他更是成了媒体的抢手人物,即使是普通的德国民众,也会纷纷把电话打到研究所,询问有关情况,教授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自然大大缩短。



  自从有了禽流感的报道,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鸡肉。前些天有海外媒体还报道说,来自疫区的牡蛎也建议不要食用。当记者告知Klenk教授,德国发生禽流感以来,德国今年3月份的禽肉类消费额降低了1.5亿欧元时,教授称此举不足取,“我自己就是家禽消费者。”和很多病毒研究学者一样,Klenk教授认为,经过高温烹制,民众的食品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教授明星子承父业



  与德国其他大学一样,马尔堡大学的100多个院所散布在城市各处。从马尔堡中心火车站,搭乘7路汽车,可直达马尔堡大学的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区。Klenk教授所在的病毒研究所也是去年年底才迁入该区域。



  Klenk教授的办公室在中心大楼另一侧的建筑物内,房门上标的号码是+1/63591。今年68岁的Klenk出生在西部名城科隆。也许很多人知道Klenk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流感病毒研究专家,却不太知道正是教授的父亲、生化学家Ernst  Klenk,1940年发现了H5N1病毒中“N”所代表的神经氨基酸酶蛋白(Neuraminidase)。



  Klenk教授今年3月份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对于禽流感病毒的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月后,他告诉记者,针对禽流感,研究所现在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基因研究,对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跳跃传播进行研究。此前,Klenk教授和同事们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如果病毒得以迅速复制,那就表明蛋白质发生异变,从而使流感病毒得以跨越种群限制。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